“太棒了,我们的田块从来没有收获这么多水稻,中国技术真的了不起,感谢你们的帮助和支持”,塞拉利昂奥古农场农民协会主席史蒂芬·法拉看着堆积成小山似的谷垛,充满感激地对中国援塞农业专家说。近日,经对中国援塞拉利昂第14期农业技术援助项目在奥古农场的示范田进行测产验收,示范田选育水稻品种产量对比当地品种增产明显,高产示范成效显著。奥古农场示范田种植着筛选后的杂交水稻品种,并根据专家组编制的技术方案进行田间管理。
第14期援塞专家在奥古农场示范田进行测产验收
塞拉利昂农业发展水平较低,农业基础薄弱,平均产量较低,不能实现粮食自给自足,粮食安全受到威胁。对此,塞总统比奥提出以促进农业生产和生产力、实现粮食自给自足为目标的“养活塞拉”计划。
驻塞大使王擎与塞农业部长考察玉米高产示范基地
中塞关系源远流长,为帮助塞克服粮食短缺、实现粮食自给自足,我对塞农业技术合作项目已成功实施13期,成功繁育并推广优质杂交水稻、玉米良种,扩大可耕种土地面积。第14期农业专家组于2023年8月抵塞开展工作,历经一年辛勤耕耘,专家组开展了农情考察调研、新品种筛选试验、农业技术培训、示范展示基地建设等一系列工作,已筛选出多个适应当地气候的高产新品种,并编制了高产栽培技术方案,组织召开技术培训十余场次,培训300余人次,建立多个水稻种子生产基地和高产示范展示基地,预计将于2025年为塞提供大量优良水稻种子,助力粮食增产增收。
援塞14期项目水稻种子生产基地
项目实施期间,专家组积极利用现有资源,力所能及地帮助当地民众解决各项困难。项目基地旁边的一座独木桥是当地学校2,000多名师生的必经之路。每逢雨季,河水泛滥,独木桥摇摇欲坠,桥面湿滑,不少行人落水。专家组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搭建起一座全新的木桥便于学生通行。木桥建成后学生纷纷对专家组表示感谢,夸赞“Chinese good ”。一座小小的桥,承载着专家组与当地民众的友谊,联通了中塞人民的心。
专家组修建木桥获当地学生称赞
援塞拉利昂第14期农业技术援助项目由商务部国际经济合作事务局负责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主要实施内容为开展水稻、玉米品种比较试验,高产栽培和推广种植,培训塞方技术人员并实施必要配套工程等。
来源:援塞拉利昂第14期农业技术援助项目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