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下午,第八届虹桥国际经济论坛“自贸园区建设助力工业创新与全球贸易”分论坛在上海举行,论坛由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商务部共同主办。商务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盛秋平,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总干事代表兼技术合作与可持续工业发展总司执行干事邹刺勇出席论坛并致辞。中国进出口银行副董事长、行长王春英做主旨演讲。

盛秋平表示,自贸园区作为各国开放型经济的重要载体,正在成为破解发展难题、激活增长动能的有力抓手。在自贸园区建设实践中,各国都在探索符合自身国情的发展道路。建设自贸试验区是中国在新时代推进改革开放的重要战略举措。2013年以来,在习近平主席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下,中国设立了22个自贸试验区,形成了覆盖东西南北中的改革开放创新格局。自贸试验区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高水平开放为引领,推出了一大批基础性、开创性改革开放举措,形成了485项创新成果向全国复制推广,有效发挥了改革开放综合试验平台作用,也为各类经营主体在华发展合作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更为广阔的空间。近期召开的中共二十届四中全会,对未来5年中国扩大开放等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作出了战略部署,提出中国将积极扩大自主开放,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高标准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自贸试验区因开放而生、因开放而兴,也将在未来继续为开放探路。中方愿意与联合国工发组织加强合作,与广大发展中国家分享中国自贸试验区建设的实践经验,让自贸园区成为连接世界、开放合作的坚实桥梁。

邹刺勇表示,联合国工发组织与中国的合作源远流长,在当前国际政治经贸格局下,中国对多边主义的坚定支持尤为重要。在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和全球发展倡议等框架下,中国日益成为发展中国家坚实的投资贸易伙伴,为全球南方发展带来新机遇。工发组织将坚定支持中国的新型工业化发展,并推动“中国方案”造福有需求的发展中国家。他强调,贸易是创造共同繁荣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引擎,工发组织通过南南和三方工业合作促进产业创新和贸易发展。自贸园区等特殊经济区是推动开放贸易、投资兴业、产业多元创新和全球供应链韧性建设的重要平台,工发组织期待发挥自身全球网络和专业技术优势,围绕关键合作领域,进一步提升与中国的伙伴关系,为加快落实可持续发展目标而努力。

王春英表示,自2013年上海自贸试验区设立以来,中国自贸试验区已实现制度高地和创新高地的跨越式发展。在此过程中,中国进出口银行发挥着积极的金融创新赋能作用,加大金融资源投放,为企业“走出去”提供个性化服务方案;创新推出“电商贷”等融资工具,支持贸易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打造基建加产业的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助力提升产业发展水平。未来自贸园区发展应着力创造“一带一路”发展新机遇,壮大产业集群发展新动能,塑造数字服贸新优势,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合作新格局,为实现更加普惠包容的全球化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本场分论坛还邀请了来自中国、柬埔寨、卢旺达、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的政商学界嘉宾,与联合国工发组织专家一道,围绕“释放自贸园区和特殊经济区活力,促进产业与贸易发展”和“自贸园区和特殊经济区发展的协同战略”两大主题展开深入对话,共同探讨以自贸园区为代表的特殊经济区对当前全球产业可持续发展和贸易韧性提升的重要作用,凝聚国际合作共识,展望开放发展新机遇。

期间,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发布了《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报告(2025)》。该报告全面展现了2024年中国自贸试验区建设的最新成就,并对未来发展作出展望,以期为推动自贸试验区提质增效、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提供参考。自贸试验区作为中国高水平开放平台,将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为全球经济复苏注入动力和信心。


联合国工发组织深入介绍了“南南和三方工业合作:促进自贸园区发展与伙伴关系的战略框架”与“产业园区平台”两项重要倡议成果。工发组织创新性地发挥南南和三方工业合作模式最大效能,通过中国南南工业合作中心、产业园区平台等旗舰项目,建网络、聚资源、促合作,重点围绕可持续供应链建设、绿色工业发展、质量标准对接、中小企业能力建设、数字技术融合等领域,推动全球南方园区经济蓬勃发展,促进包容和可持续的工业化进程。

联合国南南合作办公室携手中国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就“中国—联合国全球南南发展支持机制”开展重点宣介。该机制合作意向始于第七届进博会,国务院总理李强在第80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发言中正式宣布中方将与联合国建立该机制。这一合作平台将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团结进步和发展振兴注入新动能,为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建设一个更加普惠繁荣的世界作出更大贡献。
分论坛共吸引来自各界的200余名嘉宾出席。
来源:联合国工发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