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尔维亚现代农业科技减贫方法及应用培训班在福建开展考察交流活动

2025-11-14 09:08:00 点击数:37 收藏

福建省科技文化创新协会(简称“协会”)作为中国南南合作网和中国民间组织国际交流促进会成员单位,在主管单位—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的关心支持下,以南南合作为纽带,聚焦中国科技特派员模式和经验在发展中国家的借鉴应用,为南南合作贡献福建经验和福建智慧。此次由商务部主办,商务部国际商务官员研修学院承办的塞尔维亚现代农业科技减贫方法及应用培训班于2025年10至11月在北京举办,旨在分享中国发展经验,助力塞尔维亚现代农业科技减贫,促进中国与塞尔维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期间,福建省科技文化创新协会承办培训班官员11月4至6日在福建开展考察交流活动。来自塞尔维亚的38位现代农业相关的官员们深入福建农业科研机构、企业和福州的历史文化街区,通过现场教学、实地考察与文化体验相结合等方式,深入了解福建在农业科技、产业减贫和农文旅融合的创新实践与成果。

01_副本.jpg

11月5日,培训班官员们首站到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参观考察,水稻遗传育种资深研究员、副所长涂诗航等专家以现场教学方式,向塞尔维亚官员们系统讲解了水稻全产业链的科研体系。官员们参观国家水稻工程实验室、水稻改良福州分中心等科研平台,了解了从遗传育种、基础研究到应用技术研究、推广与服务的完整创新链条。

当日下午,官员们在协会副会长单位—福建仙芝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开展以“中国减贫战略的特征—科技特派员制度的建立与实施”为主题的研讨与交流。联合国南南合作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合作项目科特派减贫示范项目办主任、协会会长张芸作题为《中国科技特派员助力减贫的福建经验》主旨发言。她强调,中国的科技特派员制度是一项行之有效的减贫制度,也是具有创新性的农村发展政策,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亲自总结、倡导和推动,发端于福建南平并在全国推广,取得了显著成效。该制度的核心目标是通过选派来自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简称科技特派员)深入基层,为农民、农业合作社和中小微企业等提供技术指导、技能培训、产业支持以及新品种新模式推广等服务,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农业现代化。她指出,中国科技特派员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在基层治理和科技服务领域的生动体现,也是我们愿意与全球南方国家分享的“福建模式”和“福建经验”。她希望,通过此次考察交流活动,分享“福建模式”和“福建经验”,能够促进两国农业科技成果交流合作,为构建中国-塞尔维亚农业科技创新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为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注入不竭动力!

仙芝楼董事长助理朱忠敏向官员们介绍了公司发展历程,福建最美科技特派员、董事长李晔带领团队,发挥科特派制度优势,提高灵芝产量和质量,带动农户减贫的案例。

11月6日,培训班官员们赴福州市仓山区金山街道上雁村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现场考察。上雁村党支部书记林亨端向官员们介绍上雁村花卉产业的历史与现状。官员们了解到,金山街道有200多年花卉种植历史,建中百花场及周边几个村都曾依靠花卉产业为生,形成各自的特色。特别是他们了解到花农王金枝是位花卉园艺从业者成长为金桂园林绿化有限公司总经理,她创新传统花艺与现代化城市绿化建设相结合的发展路径,从普通的农村妇女成长为福建省劳动模范,为女性的自强自立和产业创新树立了榜样。

02.jpg

当日下午,培训班官员们开始农文旅产业融合考察之旅,先后参观梁厝村历史文化街区、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展示馆和春伦茉莉花茶文化创意产业园。在产业园,官员们深入了解了茉莉花茶的历史、制作工艺以及文化内涵。他们亲自体验茉莉花茶的采摘,了解了烘焙和包装过程,对融合茶文化与花香的独特产品表现出浓厚兴趣。官员们还参观了福州三坊七巷和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在三坊七巷,官员们走访被誉为“明清建筑博物馆”的古建筑,了解了福州按照“镶牙式、渐进式、微循环、小规模、不间断”的修复模式对古建筑进行保护修复的实践。在上下杭,官员们参观百年繁华的商帮文化遗址,了解了福州作为世界茶港的历史地位,感受闽都文化的独特魅力。

为期3天的考察交流活动时间虽短,塞尔维亚培训班官员们对中国科技特派员制度农业的创新给予高度赞赏,大家纷纷表示,愿意把此次在福建看到的、听到的、学到的福建在科技特派员制度、乡村振兴产业经济合作社模式和经验带回去,促进两国农业科技成果交流合作,为构建塞尔维亚—中国农业科技创新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

来源:福建省科技文化创新协会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全部评论/我的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相关新闻
  • 成员单位——重庆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简介
  • 成员单位——武汉市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简介
  • 国务院新闻办发表《新时代的中非合作》白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