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非助农 共筑粮安——向世界讲好中国对非洲农业援助故事

2024-05-07 15:36:05 点击数:712 收藏

中国对非洲农业援助是中国对非援助的重要组成部分,持续帮助非洲国家改善粮食安全状况、增强农业自主发展能力。中非合作论坛新一届峰会即将于今年秋天在北京召开,进一步向世界讲好新时代中国对非洲农业援助的成功故事,有助于展现我国负责任大国形象,对于促进互利共赢、共同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意义重大。

展大国担当  促全球福祉

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长期致力于推动与非洲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尤其是在农业领域提供了大量援助。然而,这些努力与成果尚未被国际社会充分认知和广泛了解。因此,亟待向世界讲好中国对非洲农业援助故事。

展现新时代中国负责任大国形象。通过讲述中国对非农业援助注重从受援国实际需求出发,着眼于解决非洲最紧迫的粮食安全问题,既提供大量粮食、农资等物资“授人以鱼”,又通过技术合作、派驻专家、人才培训等系统工程“授人以渔”,助力非洲培育农业内生增长能力,生动诠释中国对外援助互相尊重、平等相待、重信守诺、互利共赢的原则与理念,展现中国在推进非洲减贫与发展进程、落实全球发展倡议方面发挥的先行者、引领者、建设者作用,提升国际社会对中国外交政策的认可度。

传播新时代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经验。通过讲述帮助非洲国家大幅提升粮食产量的同时,也逐渐促进当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迈进的具体事例,详细介绍我国对非农业援助采取技术交流、合作研究、试验示范、培训推广、转移分享等多元化途径向受援国传播的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理念,分享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与技术创新成果,展示中国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与不凡成就,增强中国农业科技的国际影响力。

增进国际社会对新时代中非合作的理解认同。通过介绍对非农业援助项目经典案例,讲述推动“民心相通”的精彩故事,提高中非农业合作项目的知名度与透明度,介绍中国与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盖茨基金等开展三方发展合作新进展,有力回击负面舆论,塑造公正、积极的国际舆论环境,加深国际社会对中非合作的理解和认同,促进国际社会对中非关系的良性互动与支持。

传递合作成果  彰显时代友谊

中国对非农业援助不仅着眼于短期的粮食安全问题,更重视非洲农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通过技术、设施、人才和产业链全方位的支持,帮助非洲国家提升农业综合实力,助力其实现农业现代化和自主可持续发展。

中非农业技术合作助力保障非洲粮食安全。通过具体项目和数字,展现中国帮助非洲推广良种良法、提升主要粮食作物产量,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中国已在非洲建成24个农业技术示范中心,推广了玉米密植、蔬菜设施栽培、木薯快速繁育等300多项先进适用技术,带动当地农作物平均增产30%至60%,100多万非洲国家的小农户从中受益。高抗性杂交水稻的推广,使马达加斯加项目区水稻单产提高至2.5倍以上,帮助马达加斯加有效提升粮食自给率,由此产生了“水稻货币的故事”。2017年8月,马方向袁隆平送上了这样一份礼物——一张印着一束杂交水稻的马达加斯加新版货币。

中非农业产业合作助推非洲农业现代化。中国通过援建农田水利设施、农田道路和农产品加工仓储设施,帮助非洲国家提高机械化水平,完善农业产业链条,提升农产品附加值。中国先进农用机械贯穿布隆迪地区水稻种植、管理、收割和加工全流程。中国数字技术和无人机设备的引入让莫桑比克的农业园项目变得越来越“智慧”。中国农业专家通过实施木薯宜地化育种、良种良法、农业机械化等帮助非洲提高木薯单产水平。中国援刚果(布)农业技术示范中心的木薯加工生产线于去年底投入生产,每天可生产加工10吨木薯粉,将改变当地长期依靠水泡加工木薯粉的生产方式,提升木薯粉品质,提高当地种植户收入。

中非农业培训合作提升非洲农业自主发展能力。中国通过教育培训项目帮助非洲培养农业人才,包括举办各类来华和境外农业培训班、设立奖学金资助非洲学生来华留学、开展联合研究等方式,设立中非现代农业技术交流示范和培训联合中心等平台,系统性地将农业知识和技术转移给数以万计的非洲伙伴。未来3年,农业农村部将为非洲再培养1000名农业科技和管理人员。在这方面,不能不讲“中非科技小院”的故事。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曾在推特平台上发布科技小院非洲留学生在曲周实验站学习的场景,联合国粮农组织已连续三年向全球192个国家推广科技小院模式。布基纳法索留学生萨图宁是科技小院首批学生之一,学成回国后指导当地村民种植谷子,每公顷产量已达到4吨左右,而此前布基纳法索的谷子产量仅为每公顷1至2吨。

中非减贫惠农合作增进中非民心相通。通过讲述中国农业专家、科研机构、企业在非从尝试到扎根、再到发展壮大的艰辛历程和精彩故事,生动呈现中国专家与非洲农民之间的互动交流、技术传授过程,以及由此带来的生活改善和社会进步。中国在非洲首个水稻减贫示范村布隆迪布班扎省吉汉加县,以杨华德(2023年“感动中国”人物)为组长的中国农业专家组,通过援助一个项目、发展一个产业,带动10万农户平均增收达9840美元,一大批学员已成长为水稻种植技术专家,成为布隆迪农业发展的中流砥柱。恩达伊凯杰几年前还是一名待业青年,接受培训并赴中国考察学习后,已成为布隆迪国家合作社促进和管理局局长。示范户夏尔通过种植杂交水稻,不仅盖起了新房,还开办了一个大米加工坊,提高了经济回报,并为周围农户创造了就业机会。

精诚叙事  展现援非助农事业

新形势下,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对加强国际传播工作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和作出的重要部署为根本遵循,更加积极主动讲好中国对非洲农业援助故事,加深国际社会对中国道路、制度、文化的认知。

坚持共同发展、互利共赢,构筑中国对非洲农业援助故事框架。要着力推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在非洲的传播与推广,强调中国精准脱贫等重要理念和经验的普遍性与实践的有效性,以及中国与非洲国家在农业发展、农村进步与农民福祉提升方面的共享经验与合作潜力。要着力宣传中国秉持的南南合作精神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向国际社会讲明白中国在帮助非洲解决粮食安全问题、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无私奉献和持久努力,这既符合国际社会对发展与合作的期待,也有利于展现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形象。要多强调中国对非农业援助紧紧围绕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展开,助力非洲国家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粮食自给能力,减少贫困,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精心讲好中国对非洲农业援助故事的典型案例。以中国杂交水稻技术在非洲的成功为典型,讲述中国农业专家如何克服地域差异,选育高产抗逆品种,显著提高粮食产量,减少饥饿和贫困。这类故事展示了中国科技实力和愿意分享先进农业科技成果的决心。着力报道中国援建的农田水利设施、农业技术示范中心以及举办的各类农业技术培训班,让非洲国家在硬件设施和软件能力上同步提升,体现了中国对非洲自主发展能力的尊重和支持。多阐述中国在援助过程中如何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如推广生态农业和旱作节水等技术,确保非洲农业发展与环境保护并重,展现中国作为全球可持续发展伙伴的形象。

以本土化表达为重点,创新互动形式,持续优化多元传播策略。通过与非洲当地媒体深度合作,运用非洲民众熟悉的语言和文化符号,讲述中国农业技术带来的切实改变,确保故事深入人心。例如制作纪录片,邀请非洲农户分享亲身经历,体现中国援助的真实性和亲民性。利用新媒体平台,发起线上线下结合的活动,结合中非合作论坛峰会,邀请国际观众参与讨论,增进了解与信任。同时,借助社交媒体,实时更新援助项目进展,形成动态传播链条,提高故事的时效性和公众关注度。更积极主动参与国际会议、论坛,发表演讲和报告,宣传中国对非农业援助的重要意义及其对全球粮食安全和减贫领域的积极贡献。通过联合举办展览、研讨会等形式,吸引国际社会关注中国在非洲农业发展中扮演的角色。

作者:张芸

来源:农业农村部对外经济合作中心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全部评论/我的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相关新闻
  • 成员单位——重庆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简介
  • 成员单位——武汉市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简介
  • 国务院新闻办发表《新时代的中非合作》白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