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肯尼亚的“世纪铁路”到“非洲第一高楼”,从非洲第一大水电站到世界最大单体炼油厂,都能看到“中国制造”的身影。
风油精、时尚假发、智能手机、电动摩托、电商平台……走俏非洲的“中国制造”越来越丰富多元,触及非洲民众生活的方方面面。
中非贸易往来日趋紧密。2000—2023年,中非贸易规模由不足1000亿元增长至1.98万亿元,年均增长17.2%。今年前7个月,中国对非洲进出口额达1.19万亿元,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
机电产品是中国对非出口的“主力军”。今年前7个月,中国对非洲出口6979.3亿元。其中,机电产品出口3697亿元,增长4.9%,占同期中国对非洲出口总值的53%,拉动对非出口整体增长2.5个百分点,船舶、汽车、风力发动机组等产品出口均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分别增长44.8%、35.8%、253.1%。
随着非洲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国内工程机械及材料加速出海。三一重机工程机械设备产销两旺便是其中一个典型的案例。
“我们正加快研发适配不同市场的特色产品,现阶段发力点在非洲市场。非洲高温高湿、施工环境艰苦,为此,公司主要出口的SY365型掘进机针对非洲自然环境进行了相应调整,重点提高机器大小臂的灵活度与挖掘力,对履带的抓地力进行了优化,使作业效率更高、操控性更强。”三一重机有限公司出口部负责人凯峰透露,1—7月,三一重机累计对非洲国家出口3亿元。
走俏非洲的“中国制造”越来越丰富多元,从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居民伊莱贾·姆万达维尔的生活可窥见一斑。
晚餐后,伊莱贾打开电视机,在中企四达时代集团旗下流媒体平台收看热播的本土相亲类综艺节目。VIVO手机传来消息——客户来订单了!伊莱贾的目光从电视挪开,他拿起手机与客户通话,确认订单,查看库存,准备发货……
伊莱贾是一名电商老板,在Kilimall上销售智能电视机。Kilimall是中国企业在肯尼亚创立的本土化电商平台。经多年发展,它已成为非洲民众最爱逛的购物网站之一。截至目前,有8000多个中非企业和个人卖家活跃在Kilimall上,平台店铺数量过万,销售商品种类达百万。
“每年‘黑五’Kilimall搞促销,收入很可观。”伊莱贾说。
10年前,伊莱贾被一家外国电信公司解雇。正是通过一台中国制造的智能手机,他积极拥抱数字时代、“重启”人生,最终成为电商老板。而伊莱贾改变人生的手机正是深圳传音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的。
在非洲的街头巷尾,传音控股旗下TECNO手机的广告牌已经成了城市居民习以为常的风景。被誉为手机界“非洲之王”的传音手机,多年在非洲智能手机出货量排名第一,目前占逾40%的非洲智能手机市场份额。
如今,伊莱贾的日子越过越红火,已经是两个孩子的爸爸。小有积蓄的他打算升级自己的代步工具,购置一辆中国大运摩托车。
来源:中非经贸博览会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