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9日,国际竹藤组织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九次缔约方大会(COP29)森林角共同主办“竹子助力促进繁荣、气候行动、恢复力和生物多样性”主题边会。来自六个竹子生产国的高级别政府代表参加边会,并就本国将竹子纳入国家自主贡献(NDCs)和国家适应计划(NAPs)的承诺发表简短声明。边会重点围绕竹子在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目标行动中的作用展开。
埃塞俄比亚环境、森林和气候变化部气候变化规划实施协调司司长Mohammed Andoshe表示,埃塞俄比亚正在从政策层面推广竹子,重点关注气候适应能力和绿色经济。埃塞俄比亚政府致力于种苗种植,在过去五年中种植了400亿棵幼苗。竹林种植可以通过在关键森林部门实施竹干预措施,促进国家行动计划内的环境可持续性。他强调需要资金来扩大气候行动,扩大竹子在经济、环境和文化背景下的贡献。目前正在建设的中非竹子中心有望缩小这一差距。
巴拿马环境部气候变化司副司长Angel Ureña讨论了巴拿马面临的一些挑战。他提到,竹子在巴拿马并不普遍,在植树造林方面也被低估了。然而,作为土壤保持植物,它在中美洲地区具备一定优势。他还表示,巴拿马政府正在探索竹子如何帮助固碳,作为国家自主贡献的一部分。他希望将竹林纳入法律框架,为国家创造更多利益。
菲律宾环境和自然资源部负责政策、规划、外援和特别项目的助理部长Noralene Uy介绍称,菲律宾是全球最大的竹子生产国之一,竹子在碳封存和防洪等调节服务方面得到广泛认可。竹子很好地融入了国家政策和政府机构。能力建设也是菲律宾目前重点推进的工作领域之一,特别是在种植、加工和工艺方面。菲律宾鼓励农村城镇和社区使用竹子,有望明年将竹子纳入国家自主贡献领域。
乍得共和国环境、渔业和可持续发展部秘书长Yamita Hassan Tete强调,乍得地理位置独特,拥有广袤的沙漠。现在正在努力将竹子融入该国的赤道林地。他认为这一资源具备巨大的参与气候行动潜力。乍得当前正推进一个雄心勃勃的计划,在合适区域种植大规模竹林,并以此促进碳封存和水管理等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在乍得,竹子还可以用作防沙带和缓冲带。同时,他期望通过竹子来刺激当地经济发展并提高气候适应能力。
坦桑尼亚自然资源和旅游部营销司司长Ernest Elisha Mwamwaja谈到了坦桑尼亚在扩大规模方面面临的挑战。随着坦桑尼亚实施竹业新战略,竹子对该国经济产生了重要影响。超过100万公顷的土地被用于发展竹子经济。在坦桑尼亚,至少有50万人的生计与竹子有关。随着竹制品越来越普遍,竹子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公众认可。就国家自主贡献而言,竹子可以通过提供替代生计途径和其自身的独特特性来抵消对其他自然资源的压力。去年,坦桑尼亚启动了《国家竹业发展战略和行动计划》,这是一个促进竹业发展的八年计划。面临的一些挑战包括需要增加资金以扩大生产,增加价值的多样性以及提高公众对工厂效益的认识等。
在边会问答环节,国际竹藤组织全球项目主任杜睿提到,不同品种的竹子可以在不同农业生态条件下茁壮成长。他指出在种植竹子时,人们需要注意物种是丛生的还是散生的,是本土物种还是引进物种,并确保其在不侵扰邻近土地情况下健康发展。他还进一步阐述了将某些合适的物种引入新国家的可能性。
来源:国际竹藤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