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国际妇女节 | 赋能妇女和女童,共建可持续粮食体系

2025-03-11 12:05:00 点击数:126 收藏

2025年国际妇女节到来之际,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重申其致力于赋能全球妇女和女童,推动建设更具韧性和可持续未来的坚定承诺。

1741664053355433.jpg

Shamser Newaz是孟加拉国著名的社区小学教师,凭借友好而创新的教学方法获得了2023年“国家级最佳教师”称号。© WFP/Mehedi Rahman

国际妇女节是全球范围内的重要节日,旨在纪念女性在社会各领域取得的卓越成就,并呼吁关注女性权益与性别平等。2025年不仅是纪念《北京宣言》和《行动纲领》30周年的重要时刻,也为全球推动性别平等和女性赋权提供了全面框架,至今仍是国际社会广泛认可的妇女和女童赋权蓝图。

1995年以来,全球妇女和女童的地位得到了显著提升,各国在推动性别平等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特别是建立了保护女性免受暴力和歧视的法律制度,增加了女性在政治和决策岗位的代表人数,加强了女性的金融包容性,改善了女性获得教育和医疗资源的机会。

1741664095565096.jpg

肯尼亚农民Meimuna Said在瓦吉尔县的农场上修理灌溉管道。© WFP/Arete/Edwin Ndeke

然而,全球女性面临粮食不安全的概率始终高于男性,世界在实现2030年全球营养目标的道路上进展缓慢。

总部位于罗马的联合国机构每年都会举办国际妇女节活动,以展现其推动性别平等和妇女赋能的共同承诺。这一承诺对于应对贫困和粮食不安全问题,增强韧性建设,及构建惠及全社会的可持续农业粮食体系至关重要。

“妇女和女童在冲突与灾害中受到严重影响,”世界粮食计划署助理执行干事Valerie Guarnieri表示,“我们致力于确保女性能够获得营养食物,并通过增强女性韧性能力建设,帮助她们抵御未来的冲击。投资妇女和女童,就是在滋养家庭与社区。通过支持女性领导力,我们可以赢得抗击饥饿和营养不良的战役。

妇女, 尤其是农村地区的妇女在提高粮食体系的生产力和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中国,世界粮食计划署将妇女赋能融入到改善生计的项目中,通过增强女性韧性建设,帮助她们克服经济和社会障碍,拥有稳定平等的社会生活。

在北京市延庆区旧县镇,由于地理位置偏远,经济发展水平受限,当地许多残障者,尤其是女性,面临着就业难、收入低、社会融入困难等问题。延庆区旧县镇米粮屯村的村民李树华就是其中一位患有残疾的女性。外出就业的重重困难导致李树华一直无业在家,不仅要照顾家中年迈的老人,还要抚养年幼的孩子,经济和生活的压力沉甸甸地压在她的心头。

幸运的是,2024年,世界粮食计划署在当地启动了“阳光暖棚助残赋能项目”,通过开展种植技术培训,建设配备无障碍设施的阳光暖棚,免费为小农提供生产资料,将残障包容与小农赋能相结合,改善当地残障群体的生计。这一举措,如同一束光照进了李树华的生活。凭借丰富的种植经验,她顺利加入了阳光暖棚项目,精心培育各种农作物,从果蔬修剪,到浇灌采摘,日子忙碌而充实。“虽说咱肢体有点残疾,但在这儿干些力所能及的活儿,每个月都能有收入进账,对未来也充满了希望。”

这份工作不仅帮她改善了家庭经济状况,也让她找回了久违的自信。“以前总觉得自己是家庭的负担,现在能靠自己的劳动养家,给老人买药,给孩子添新衣服,日子终于有了盼头!” 李树华的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我们通过为妇女和女童赋能,并支持她们发挥带头作用,能够促进经济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并构筑一个更具韧性和包容性的粮食体系。

来源: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全部评论/我的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相关新闻
  • 成员单位——重庆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简介
  • 成员单位——武汉市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简介
  • 国务院新闻办发表《新时代的中非合作》白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