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世界贸易组织(WTO)成员国一致同意,作为“早期收获”,关于“多哈谈判向最不发达国家开放市场”的问题将于今年12月达成协议。种种迹象已经表明,主要发达国家与新兴经济体国家在一系列重大问题上存在不可逾越的分歧,多哈谈判已陷入僵持,今年年底前不可能结束。而“早期收获”是各方妥协的一项折衷方案,这一招灵不灵?能如期实现并拯救多哈谈判吗?
所谓“早期收获”,是指对来自48个最不发达国家的产品实现零关税和零配额。最不发达国家贫穷落后,且贸易量占世界份额较小,给予特殊照顾不致危及有关国家的切身利益。这个方案具有较高的操作性,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又可缓和多哈谈判裹足不前的尴尬,得到中国、印度等主要新兴经济体的积极响应。
但是,对美国等西方国家来说,只“予”不“取”,做亏本买卖,是不可想象的。美方已经为“早期收获”设置了种种先决条件,“早期收获”能否实现,关键在美国。因此,“早期收获”只是一个缓兵之计,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导致多哈谈判陷入僵局的矛盾。那么它能拯救多哈谈判吗?
发展是多哈谈判的主题。发展中成员认为自己在乌拉圭回合谈判中作出的承诺已经超出了其承受能力,而大幅度的贸易自由化并没有带来事先预期的、发达国家承诺的利益。多哈谈判确定发展为主题,就是要弥补这个不足。但是,美国等西方国家却以“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为借口,要求发展中国家大幅度削减工业品和服务领域的关税,又不愿削减本国农产品出口补贴,在对发展中国家有利的非农产品市场准入上依然壁垒高筑,这种双重标准致使多哈谈判陷入严重僵局。
“早期收获”只是暂时搁置这种矛盾,并没有提供解决的方案。一旦谈判恢复之后,是坚持发展授权,还是另起炉灶,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仍将会有一博。
多哈谈判一波数折,短时间内似看不到取得突破的前景,谈判势将长期化。在这种情况下,双边和多边的自由贸易协议将会雨后春笋般兴起,造成全球贸易市场的割裂,冲击WTO多边贸易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