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国家欲加强能矿产业控制权

2011-08-05 00:00:00 点击数:386 收藏

  在非洲能矿资源开发领域,来自中国、巴西、印度等新兴经济体的企业与西方能矿企业展开激烈竞争。而随着非洲国家掌握资源自主权意识的增强,这种竞争的态势会更加复杂。专家建议,作为后来者,中国企业应该努力培养熟悉当地法律和人文环境、懂得跨国经营的人才,加大本土化力度。

  非洲能矿资源开发的竞争格局正在悄然发生变化。

  近期,非洲多国频密出台能矿领域的新政策,意图加强非洲国家对自身能矿资源的自主权,这将在一定程度改变西方国家以及新兴经济体在开发非洲能矿资源上的竞争态势。有中国专家提醒,新政的出台说明非洲国家意图提高对本国资源的控制权。中国企业应密切留意非洲国家的政策变革,同时努力培养熟悉当地人文和社会背景的跨国经营人才,才能在日益激烈的资源争夺中占据一席之地。

  非洲国家新政频出

  7月22日,喀麦隆政府公开表示,欢迎来自中国四川的汉龙集团参与当地铁矿石项目的开发,支持后者提出的以14.4亿澳元收购澳大利亚铁矿石开采商SundanceResourcesLtd.的要约。喀麦隆总统保罗·比亚表示,将尽可能为此次收购提供帮助和支持。这是中国企业进军非洲能矿产业的又一新收获。

  近年来,来自中国、巴西、印度等新兴经济体的企业纷纷进军非洲能矿业,非洲能矿资源争夺战日趋激烈,西方能矿企业压力倍增。同时,非洲国家纷纷酝酿能矿业新政,希望增加国家在能矿领域的收益。

  2010年9月,南非政府开始研究能矿产业国有化政策;2011年3月,津巴布韦政府宣布,外国公司将只能作为次要合伙人参与能矿业投资;2011年6月,坦桑尼亚计划委员会建议政府向矿产企业加征高额利润税;随后,纳米比亚政府计划将胡萨贝(Husab)铀矿采矿权交给纳米比亚国有矿业公司,而该矿的探矿权属于澳大利亚一家资源公司。此外,加纳、几内亚、乌干达、莫桑比克和加蓬等国也纷纷酝酿新政,意欲重掌能矿产业主动权。“中国和西方国家的能源竞争给非洲国家提供了掌握更大主动权的机会。拉丁美洲国家、澳大利亚等都拥有对资源的控股权和掌控权。非洲国家也逐渐意识到,丰富的资源是自身发展的一大优势。他们希望通过政策改革,充分利用这种优势,在开发中掌握更大的发言权和主动权,从而获得更大的利益。”中国社科院西亚非洲研究所研究员李志彪说。

  中企如何提高竞争力

  非洲国家能矿新政的出台无疑加剧了各国在该地区的竞争。

  李志彪对本报记者表示,以往,非洲能矿资源的开采以西方国家为主,相对而言,非洲能矿业的发展对中国影响不大。不过,现在中国也加入了这个竞争,非洲一些国家的能矿改革势必会牵动中国在非能矿企业的神经。他提醒中国企业多了解当地的法律法规,关注形势的变化。

  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张广荣指出,对于中国企业来说,最大的问题在于人才的缺乏。“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顶尖的投资集团基本都被西方国家聘用了,我们想聘用都难。”张广荣说,“作为后来者,除了缺乏经验以外,中企在内部的制度和管理上都有很多问题。只有占据跨国经营人才的优势,才能赢得竞争。”

  李志彪则强调,中国在非公司应尊重中非的文化差异,加大本土化力度。在扩大当地雇员比重的同时,处理好与员工的劳资关系和与当地民众的社会关系。

  谈到对非投资的政治风险,专家呼吁政府应尽快完善海外投资保险制度,为我国企业的海外投资提供风险分担机制。“在利比亚战乱之中,由于我国企业没有进行国际投保,仅在国内一家保险公司投保,排除了战争险赔偿责任之外,致使我国企业仅可能获得损失额5%的赔付。”张广荣说。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全部评论/我的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相关新闻
  • 成员单位——重庆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简介
  • 成员单位——武汉市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简介
  • 国务院新闻办发表《新时代的中非合作》白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