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的事由非洲人自己解决

2011-06-01 00:00:00 点击数:450 收藏

        2011年是黑非洲地区的“选举年”。这一年里陆续有近20个非洲国家将进行总统及议会选举。年初科特迪瓦的选举争端,令人们对非洲“选举年”能否顺利度过捏了一把汗;但4月非洲第一人口大国尼日利亚总统和议会选举总体上顺利举行,又为观察家们增添了些许乐观情绪。

        冷战后非洲地区出现的动荡往往与选举有关。2008年的肯尼亚,2009年的几内亚比绍和马达加斯加,2010岁末的科特迪瓦,都发生了“因选而乱”的现象。其表面原因是得票率接近或选举过程不透明,但深层原因都是非洲民主发展的不成熟,“胜者全得”的政治心态,以及传统部族政治和现代民主政治的异形嫁接。

        但需要指出的是,近期发生在突尼斯、埃及等北非国家的社会动荡和政府垮台不属于“逢选必乱”的范畴,而属于“不选也乱”。其发生和发展变化具有突然性、自发性、剧烈性和传染性等几大特征。虽然引发各国动荡的直接导火索各有不同,但受全球金融危机冲击导致的经济和民生困局,以及这些国家长期积累的对强人专制统治的不满,应该是矛盾和民怨最终如火山般剧烈喷发的最主要原因。如今,这股政治风暴仍在蔓延,一边是“横向东扩”刮向中东的也门、巴林、叙利亚等国;另一边,人们自然也担心:这股风暴是否会“纵向南移”,跨过撒哈拉沙漠、向广大的黑非洲地区蔓延?

        事实上,虽然同处非洲大陆,但撒哈拉沙漠南北的黑非洲国家与北非国家在政治生态、宗教信仰、民族构成、经济结构等方面都有很大区别。与北非国家比较高的教育普及率和互联网使用率相比,黑非洲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的普及率并不高,网络通信技术也很不发达。而且,大多数黑非洲国家在冷战结束后已经陆续走上了民主化道路,个人或家族的长期统治现象只在极少数国家存在。因此,近期北非的政治风暴虽然对个别存在类似问题的黑非洲国家有一定冲击,但总体而言冲击面不大。

        但如果就此认为黑非洲地区对此轮中东北非的政治动荡具有“天然免疫力”,恐怕也为时过早。最令人担心的是,法国军队直接卷入科特迪瓦内战以及西方大国对利比亚的轰炸,这种以强大外部军事干预直接介入一国内部冲突,支持一派来打击一派的做法,已经对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国际关系准则以及非洲国家一直以来推崇的非洲问题应当由非洲人民自己解决、反对外部势力插手非洲的冲突解决原则构成了严重挑战。

        北约的轰炸令人们再次看到的是“强权政治”和国际关系中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在利比亚战事陷入僵局并造成大量人道主义危机的今天,人们不禁要问,局势发展何以至此?为什么没有给政治解决留出足够的空间和机会?非洲联盟以及其他一些国家提出的和平方案为什么没能得到西方大国的足够重视,而被迅速淹没在北约的隆隆炮火和轰炸声中?

        翻开历史书籍不难发现,不管是冷战时期西方大国对非洲的直接军事干预或代理人战争,还是冷战后对阿富汗和伊拉克进行的“外科手术式”军事打击,外部军事干预从不是解决冲突的钥匙,反而往往使得一国内部冲突复杂化和长期化。正值大选年的黑非洲形势复杂,加上同处一个大陆的北非动荡火种随时可能“南下”,警惕外部势力的政治军事干预恐怕并非杞人忧天。▲(贺文萍 作者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所非洲研究室主任。)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全部评论/我的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相关新闻
  • 成员单位——重庆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简介
  • 成员单位——武汉市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简介
  • 国务院新闻办发表《新时代的中非合作》白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