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洛哥和欧盟、美国、土耳其和阿拉伯国家签署自由贸易区协定情况

2011-09-14 00:00:00 点击数:598 收藏

 摩今年上半年进出口贸易双双增长,总额达2628亿迪拉姆(约合328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6.1%。进口额为1782亿迪拉姆(约合222.7亿美元),同比增长22.5%;出口贸易额为846亿迪拉姆(约合105亿美元),同比增加19.8%,摩洛哥主要五大贸易伙伴,法国的贸易额为431亿迪拉姆(16.4%)、西班牙353亿迪拉姆(13.4%)、美国198亿迪拉姆(7.5%)、意大利131亿迪拉姆(5%)、中国127亿迪拉姆(4.9%)。
  目前,摩洛哥已经与四个地区和国家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即欧盟、美国、土耳其和阿拉伯国家,覆盖范围达到55个国家。
  (一)摩洛哥与欧盟自由贸易协定:
  2000年3月签署协定,规定设立工业品自由贸易区,2012年3月开始双方产品贸易零关税。具体内容:农产品双方签订专门协定逐步实行自由贸易;摩洛哥水果和柑橘出口将继续受到限制,主要有:配额、最低限价出口时间和逐步取消关税和配额;另外,欧盟向摩出口粮食也受到关税配额的限制。摩产品出口欧盟享受合并原产地国(即摩从第三国进口原料生产的产品出口欧盟)优惠待遇。此项优惠对摩纺织业较有利,但据摩洛哥纺织工业协会透露,欧盟在进口纺织品上,给予其他国家优惠条件相对更多,给出口欧盟的摩洛哥纺织品形成竞争压力,比如:对印度和孟加拉国。
摩与欧盟贸易中,主要出口产品为消费工业制成品和设备,如服装、针织、电线和电缆,进口主要为工业机械、游览车。2011年1-7月,双方贸易额为1560亿迪拉姆,摩进口1010亿,出口550亿,贸易逆差为29.4%。
  (二)摩与美国的自由贸易协定
  协定自2006年1月生效,规定摩产品享受零关税待遇;99%出口美国的纺织品(摩从第三国进口原料生产)每年享受优惠的配额为3000万平米,有效期10年。美国软粒小麦享受优惠待遇,自2006年始至10年后对摩出口小麦配额可达100万吨,但是美国的大豆、红肉、鸡肉和水果受配额限制,10年内逐步削减关税和配额。美国在摩投资的企业生产的产品享受免税出口欧盟、土耳其和阿拉伯国家的待遇。
但协议执行情况对摩不利,如纺织品,虽然协议规定了3000万平米/年的限额,摩只能使用15%农业产品出口,由于运距远,种植季节不同及美苛刻的食品安全方面限制等原因,摩产品不能与墨西哥、智利、阿根廷等国竞争,摩工业成品对于拉美国家也缺乏比较优势,在进出口数据方面显示,截止2010年6月,从美进口150亿迪拉姆,向美出口仅40亿迪拉姆,进口产品主要为柴油、食用油和小麦;出口产品主要为磷酸盐、化肥和电子产品。
  (三)摩与土耳其的自由贸易协定
   2006年1月签订,规定于2007年建立工业自由贸易区,摩出口的工业品全部享受零关税,但土方的工业品,考虑其工业水平相对较高,须若干年后才能享受同等优惠待遇,为此制定了三批清单,第一批清单为纺织品、机械设备和木制品,在10年期限内每年削减10%的关税,其他列入第二批清单的产品在10年内的前3年每年递减3%的关税,后7年每年减15%。
截止目前,摩对土出口有限,出口20亿迪拉姆,进口60亿迪拉姆,逆差较大。随着2017年全面解禁日期的临近,土耳其的纺织品和食品将对摩当地产品形成更大的冲击和引发激烈的竞争。该协定目的是促进土耳其对摩投资,土在摩企业越来越多,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建设和物流领域。
  (四)摩洛哥与阿拉伯国家的自由贸易协定
  摩洛哥与埃及、突尼斯、约旦的自由贸易协定,又称阿加迪尔协定,于2004年2月签署,2007年3月生效。该协定的签署体现了摩洛哥政府为建立阿拉伯国家自由贸易市场的意愿,也彰显了摩洛哥为未来成立欧洲地中海自由贸易区进行的积极努力。
该协定规定在四国之间建立一个自由贸易区,所有四国生产的产品贸易实现零关税,利用产自其他国家的原料生产的产品也同样享有零关税贸易待遇。
  摩洛哥与法国雷诺公司合作生产的LOGAN品牌汽车,受益于该协定,已经出口到埃及市场。出口突尼斯市场的谈判也正在进行中。
  2010年,摩洛哥对埃及和突尼斯贸易均为逆差,额度分别为27亿和12亿迪拉姆,其与约旦的贸易顺差,额度为1.8亿迪拉姆。
从目前看,上述自由贸易协定在贸易方面没有给摩带来更多利益,摩对欧、美、土三方贸易均出现逆差,摩关税收入却因此大幅减少,据统计,2010年摩洛哥关税征收总额相对于2009年减少了76亿迪拉姆,仅为730亿迪拉姆。摩政府期待自由贸易协定签署后,将促进签约国扩大在摩投资,但是,目前看效果并不明显。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全部评论/我的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相关新闻
  • 成员单位——重庆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简介
  • 成员单位——武汉市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简介
  • 国务院新闻办发表《新时代的中非合作》白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