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重返利比亚:机遇与挑战共存

2011-12-06 00:00:00 点击数:399 收藏

  (来源:商报网-国际商报 文章作者:伊佳)

  国际商报报道 近期,利比亚“过渡委”通过“承认与卡扎菲政府签署的‘合法’合同”“赔偿中方损失”等政策,积极向中国传递友好信息,期待中国企业重回利比亚以完成在建工程。有专家估计,利比亚今后5年内可能需要多达1000亿美元的资金以建设完整的基础设施。事实上,刚经历战争蹂躏的利比亚也急需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给以支持。

  赔偿示好中国

  11月23日,外交部发言人刘为明为在利比亚投资建设的中国企业带来了好消息:利比亚“过渡委”负责人已经表示,愿赔偿中国公司遭受的损失。

  在早些时候,利比亚反对派就已经表示,会对过去与卡扎菲政府签署的合同进行重审,如果没有涉嫌腐败问题,合同就会继续。这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那些担心“‘过渡委’会全盘推翻卡扎菲政府签署合同”的企业的担忧。

  刘为明对利比亚的这些政策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表示,中方赞赏利比亚尊重中国企业在利比亚利益的积极表态,将继续鼓励中国企业积极参与利比亚的战后重建。

  对于赔偿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副研究员余国庆表示:“赔偿是一个相对复杂的过程,要按照不同公司签订的合同逐一处理,但是利比亚方面积极的态度是个良好的开端。”

  余国庆认为,“过渡政府”承认卡扎菲政府同中国企业签订的合同,是一种双赢的选择。“至少表面如此,毕竟利方已经支付了一部分预付款,不承认合同会让利比亚方面损失更多。”

  中国——非洲研究中心西亚北非负责人武芳则指出:“表态负责赔偿中方在利比亚的损失,是‘过渡政府’一个务实友善的态度,但庞大的赔偿数字,利比亚不见得能承受。”

  重返时机是否已经来临?

  谈到中国企业何时重返利比亚时,余国庆明确表示:“现在重返肯定是机会大于挑战的。”他提醒想要在利比亚发展的中资企业早做打算,现在利比亚处于稳定政局、战后重建的时期,恢复秩序是当务之急,建议中国企业的管理层尽快把握时机,重返利比亚。如若等到利正式政府成立,一切已经尘埃落定之时,中国企业的利益势必遭受损失。

  对此,武芳阐述了不同的看法:很多中国企业在利比亚从事承包工程项目,利比亚战争仅仅是中断了合同,中国企业不需要急于重返,当务之急是对利比亚局势保持足够的关注,等待局势完全稳定再安全重返。

  此外,武芳并不担忧西方国家企业的“抢食”行为,“意大利等西方国家的企业着急重返利比亚是基于石油利益的划分,而中国在利石油领域仅为下游勘探项目,并不构成竞争。”她说。

  中企重返利比亚的最好时机是否来临?如何赔偿?中企还将如战前忙碌于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吗?会有什么新的投资变化?

  记者就这些问题,采访了中铁建、中建、中水电、中交、葛洲坝集团等在利比亚拥有不少项目的大型企业,希望为所有关心利比亚承包工程的企业寻求答案。

  然而,截止到记者发稿时,中铁建、中建、中水电、葛洲坝集团等企业并未就重返问题给予回应。只有中交企业文化部负责人称:“中交已派出先遣人员前往利比亚,但由于目前利形势还不明朗,社会及安全等因素需要进一步评估,复工时间没有具体计划表。”中土木仅表示“大规模撤侨前有在建工程,”对于何时重返也未能给出具体计划。

  对比之下,作为通信解决方案供应商的民营企业华为公司对于重返利比亚表示了积极的态度。早在今年5月华为公司的内部刊物《华为人》刊发的文章同样印证了这一点。文章提到:“重新进入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发现这里已经比2月份平静了很多。事实上,华为可能是当时唯一一家留下来的外国公司。”

  基建中国不可替代

  随着利比亚战争的结束,如何向那些“提供军事干预”支持“过渡委”的国家“投桃报李”,进行战争红利分配成为利比亚必须面对的难题。有专家就曾尖锐指出,在利益划分中,中国很有可能会被西方国家排除在外。

  法国《财经生活》文章曾赤裸裸指出“中国、巴西和俄罗斯等将不会得到新合同”。资料显示,法国、英国、意大利等西方国家早在几个月之前就与“过渡委”主管石油部门频繁接触,力争战后在利比亚的石油利益。

  事实上,中国在利比亚的利益不在石油,而是在基建领域。学者陶短房曾发表文章表示:“中国在利比亚其实没有什么直接石油利益,石油来源中只有3%来自利比亚,而巴西和俄罗斯石油产量远大于需求,对开发利比亚石油意兴阑珊。”

  利比亚基建领域潜力巨大。据悉,利比亚先前遭受美国等西方国家数十年经济制裁和封锁,学校、医院、道路、港口等基础建设落后。卡内基中东中心研究人员拉赫森·阿希表示,利比亚一些主要城市之间甚至没有公路相连,“(反对派)新政府需要从零开始”。

  然而,中国在利比亚基建领域的优势正在遭受着来自印度、南非、土耳其等国家的冲击。“利比亚战事结束后,中国企业仍旧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会占有优势。但是,印度、南非等新兴国家欲在利比亚基建领域同中国‘分羹’。”余国庆认为,利比亚的市场会比以前更开放,更多的西方公司会进入该国,中国企业将面临更多竞争。

  土耳其的动作则更加明显,土耳其总理埃尔多安9月16日访问利比亚时,带过去了200多人的团队,其中大部分是基础设施建设公司的老板。中国在利比亚基建领域“老大哥”的地位正在受到挑战。

  面对多国的“叫板”,余国庆表示:“中国企业在利比亚基建领域多年的发展,让我们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尤其是在公路和住房建设方面,中国更有经验。”

  据商务部研究院周密博士的报告显示:2010年末,中国企业在非累计完成营业额358.3亿美元,占我国对外完成营业额的38.9%,比上年增长了8.1个百分点。在非的一些项目也创造了我国对外工程承包单项项目规模最大、施工难度最大等多项纪录。中国在非洲基建领域的水准和性价比堪称一流。

  “中国企业在这一领域的优势更显而易见,首先这些都是劳动力密集的项目,其次,中国的价格优势是他国无法比拟的。从国际范围来讲,西方国家急于处理自身面临的诸多问题,也在盯紧利比亚的石油资源,是无暇在这一领域同中国竞争的。”武芳一语道破中国在利比亚基建领域不可替代的优势。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全部评论/我的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相关新闻
  • 成员单位——重庆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简介
  • 成员单位——武汉市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简介
  • 国务院新闻办发表《新时代的中非合作》白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