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向世界上其他农业人口,推广中国的农业发展经验,是中国对南南合作的另一大贡献。以上是较为传统的两个领域,在南南合作的议程中,可再生能源发展以及灾难管理是新兴的两个重点。
白桦(Christophe Bahuet)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中国代表处国别主任
中国政府使大量人口脱离贫困,中国在这一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因此减贫就是中国在南南合作中贡献最大的一个领域。中国为很多国家提供了相关政策咨询和项目合作。中国的经贸合作区给受援国家带去了投资和发展,最令人印象深刻。
农业发展是中国的另一个令人瞩目的成就。向世界上其他农业人口,推广中国的农业发展经验,是中国对南南合作的另一大贡献。
以上是较为传统的两个领域,在南南合作的议程中,可再生能源发展以及灾难管理是新兴的两个重点。
气候变化是全球各国合作的紧迫事项,能源特别是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是广大发展中国家急切需要的。中国不仅仅提供了像太阳能电池板这样的设备,还有技术的培训。这一领域也是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特别关注的领域。
我们认为,在灾难管理领域,中国也很有经验。2008年的四川(汶川)大地震之后,灾后重建工作卓有成效。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代表近期和中国民政部长李立国会面,希望中国分享灾后重建、灾害预警方面的经验。
中国、尼泊尔和孟加拉国已经开始了一个灾难管理的试点工程,这一项目是由英国资助的。
以上是中国在南南合作中涉及的方面,中国的商务部、民政部、农业部、科技部、发改委等等部委都在参与。下面我要举例谈一谈中国是如何与南南国家分享发展的经验。
中国的科技部、农业部及人事部从1999年开始向农村地区派遣农业科技人员,这些人被称为特派员。他们不仅仅提供技术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更发展起农业经营,还要为农产品的销售做起市场营销的工作。
通过南南合作,这一成功的模式也被引入到非洲。首先我们把埃塞俄比亚人带到中国的蘑菇种植基地,请他们参观,倾听他们的需求。按照这样的需求,提出适合埃方的方案,之后再把中国的科技人员带到埃塞俄比亚实地指导,我们帮助培养当地的技术人员,进一步推广农业科技,让更多的人受惠。
在非洲国家加纳,农村急需通电。我们借鉴了农业方面的经验,用同样的方式将中国的“村村通”经验带给加纳,为他们的发展提供动力。
中国在2011年出版了对外援助白皮书,将对外援助的政策、资金、方式、分布、管理、以及国际合作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书中特别提到,从1981年,中国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合作,在华实施发展中国家间技术合作项目,20多年来为其他发展中国家培训技术人员6000多名。
不仅仅是亚洲、非洲这些与中国进行南南合作的传统区域,中国和拉美、东欧国家间的南南合作也有了长足的进步。
我想写到这里,你们应该明白了,南南合作不仅仅是授人以鱼,更是授人以渔。
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衡量中国在南南合作方面发挥的作用。首先就是经验分享,其次是提供技术支持,第三是财政支持,最后还有参与全球治理。
对照这样的标准,我认为未来,中国在南南合作方面,一定要注意回应来自受援国家的需求。当我们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培训之后,要更关注他们的需求。另外一点就是将技术和经验融入当地的环境,了解民众的期待和政治上的先后。
中国和传统的援助国并不一样,因此就更需要沟通。要及时公布数据和信息,与发展中和发达国家积极对话。
南南合作为国家间搭建了一个多面的平台,不仅仅是政治、经济还有文化、社会,也不仅仅是双边,更是多边的合作。
“南方国家”在迅速发展过程中,其中一些更加积极地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作用。这些国家通过各种途径实现本国和集团利益,特别是通过制定区域性协议、确定双边合作关系,从自身实际出发,就所关注问题进行协商和解决。
中国以及巴西、印度等经济体已经与邻国及发展中国家建立了更加深厚、更加紧密的经济联系,不断加大对全球贸易、货币、财政规则的影响,同时,也在文化、科学、环境和平与安全方面发挥作用。
随着“南方国家”的崛起,国家体系将更加多元化,逐渐形成一个更加全面的双边、区域乃至全球合作网络。这些框架都需要加强合作,尤其是要共同做好公益物的供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