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南合作:开启中国对外合作新格局

2013-09-24 00:00:00 点击数:518 收藏

 

  南南合作在世界经济发展格局中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机遇与挑战并存,而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将在南南合作中发挥更大的建设性作用。
 
  在日前举行的南南合作可持续发展高级论坛上,第68届联合国大会主席约翰·威廉·阿什表示:“作为现今世界的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在南南合作中扮演着积极的角色。中国在过去的南南合作中一直是主体,将来也会继续扮演这样的角色。”
 
  中国一直是南南合作的积极倡导者和支持者,并采取多方面措施推进合作进展,诸如,整合国内各个部门间的政策资源优势,为各发展中国家相关机构构建合作平台,政府也将出台投资、贷款、信保等相关政策和措施,对国内企业投资南南合作项目提供保障,等等。
 
  中国银监会原副主席蔡鄂生表示:中国和南南合作组织目标一致。这个组织是发展中国家交易频繁的产物,帮助包括中国在内的大批发展中国家绕开不断滋生贸易保护主义的发达市场,因此,合作空间广阔,只要团结合作,就能提升发展中国家整体的国际地位,维护共同利益。
 
  南南合作在促进新兴经济体共同发展方面的作用人所共知。以中非合作为例。非洲交通等基础设施的改善、通讯网络的完善以及医疗、教育条件的提升,都与中非的经贸合作及中国对非洲的援助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中非合作正在悄然改变着非洲各国百姓的生活方式。
 
  蔡鄂生还指出,“中非合作”已成为“南南合作”的典范,很好地进行了合作模式方面的探索。中国在非洲的投资能为非洲提供更多机遇,对解决基础设施、就业、贫困、医疗等问题有益,对非洲社会的稳定有好处,双边经贸有了很大突破。中国还应该与其他地区进行合作探索,扩大合作范围,丰富投资模式,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路越来越宽,同时,也将中国企业的价值和执行成果向南南区域推广。
 
  联合国南南合作国际组织亚太委员会主席蒋会成认为,南南合作已成为发展中国家自力更生、谋求进步的重要渠道,也是确保发展中国家融入和参与世界经济的有效手段。
 
  对于同为发展中国家的南南合作,企业在哪些领域的合作空间更为广阔?
 
  蒋会成说,南南合作的发展正在从传统的货物贸易、直接投资,向服务贸易、金融合作领域发展。除资源合作之外,金融业、服务业和农业的合作已成为近来投资的热门行业。其中,服务贸易领域中的基础设施建设大有前途。基础设施发展滞后已成为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掣肘。在2011年下半年以来新兴市场经济体经济剧烈震荡、经济增长大面积急剧失速的背景下,大规模基础设施投资更被视为启动有效需求的强有力工具。而在这一领域,中国有比较优势。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南南合作未来将会发挥怎样的作用,对“走出去”的中国企业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呢?蒋会成表示,对企业来说,要考虑两条腿并行。深耕细作国内市场是基础,是练内功。内功扎实了,才有实力拓展海外市场。
 
  “企业一定要着眼于在全球进行生产要素的配置,以此来解决发展中资源约束、环境约束等问题。中国的企业要做大做强,势必要走出国门,在全球市场大风大浪中成长。”他说,在这个过程中,特别是初期,需要注意内外市场的均衡。产业、资金、人力等资源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配置权重,是企业选择“走出去”路径必须统筹考虑的问题。
 
  据了解,从资源以及市场可开发程度和潜力来讲,以非洲为代表的广大发展中国家,也即“南南地区”,正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首选。正如阿什所言,南南地区的蓬勃兴起,一方面,对危机不断的发达经济体形成冲击,更为重要的是,减轻了世界经济的系统性风险,为问题不断的世界经济带来新的增长空间。
 
  “南南合作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主流。南南合作的地域得到了极大扩展,并且覆盖全球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阿什说,近年来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对南南合作产生了不利影响。但金融危机也在某种程度上为南方国家带来希望:一些南方国家在金融危机中并没有受到预想中那样大的冲击,另一些国家尽管受到了一些冲击,但也从中探索出新的解决方案,并与其合作伙伴分享。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全部评论/我的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相关新闻
  • 成员单位——重庆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简介
  • 成员单位——武汉市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简介
  • 国务院新闻办发表《新时代的中非合作》白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