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MDP与中国多边发展合作——历史回顾与战略转型》出版发行

2014-10-11 00:00:00 点击数:953 收藏

 

日前,由中国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主任姚申洪主编的《UMDP与中国多边发展合作——历史回顾与战略转型》正式对外出版发布。

中国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 (以下简称UNDP) 合作已经过去了三十多年。在这期间共完成了近900个对华援助项目,资金金额约为 10亿美元,项目领域涉及体制改革、制度创新、科技政策、技术引进、区域发展、新能源开发、环境保护、小城镇建设、流域治理、湖泊整治、防沙治沙丶消除贫困、艾滋病防治、节能减排、绿色经济等诸多领域。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可以说UNDP 的对华援助见证了中国改革开放波澜壮阔的伟大历程,助推了中国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的发展,在特定历史阶段,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一种宝贵的外部支援。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接受援助的规模已大幅缩减,UNDP 的对华援助和工作重点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回顾这段历史,除了看到成果之外,我们也在探索一些问题,如联合国对华援助成功的因素是什么? 中国在接受国际援助中有哪些成功经验可以为国内相关部门和其他发展中国家所借鉴? 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和联合国的关系应如何定位? 中国应如何利用联合国多边舞台和南南合作战略,体现大国责任和大国形象?

带着这些问题,中国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决定进行 《UNDP与中国多边发展合作一一历史回顾与战略转型》 的报告编写工作。 作为发展合作的实践者,我们的回顾是为了指导工作,规划未来,而非进行专门学术研究。在报告编写过程中,我们在平日积累的基础上,跳出日常工作的局限,进行了一些思考,把一些点连成一条线,总结、归纳、提升,找到了一些规律性的、脉络性的东西,从而理出了一条主线、一种趋势。在这种大趋势下,我们提出了一些有预见性的、可操作的战略措施。

报告一共包括九章的内容,基本可以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即第一章到第五章,是对过去UNDP对华援助的一个比较全面的总结 我们从国际格局、国内发展和联合国自身发展这三条主线出发,结合国内外重大辜件, 阐述了UNDP对华援助的三个大的阶段,揭示了 UNDP 的发展援助在我国改革开放中所发挥的作用 同时,我们也对 UNDP援华成功案例和区域项目进行了比较详细的介绍。

通过这部分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到,随着国际政治外交格局的深刻变化、国内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以及联合国自身的改革发展,UNDP和中国的关系也在与时俱进、不断调整, 从单纯技术、知识和经验等的对华输人窗口,通过中国在消化、吸收、提升的合作过程中不断改造,逐步转变为中国对其他发展中国家输出技术丶 知识和经验的舞台,为第二部分做好了铺垫 同时我们也对UNDP对华援助的性质、数量、质量和效果进行了一定的评价,并整理出了一些接受援助的工作经验,作为中国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管理UNDP对华援助3周年这段历史的一个小结

报告第六章到第九章是本报告的第二部分 主要是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实现发展合作战略转型的建议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隅;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交流中心乃至中国政府应如回看待UNDP 的作用和意义? 交流中心接受 UNDP援助的历史使命完成后, 应如何继续和心NDP合作? 要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需要继续利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从国际发展格局和中国国情变化两大维度,重新审视中国发展合作,在中国发展合作这一盘大棋中, 看待交流中心和 UNDP这个局部, 从而提出科学的、符合实际的战略转型建议。

报告第六章主要探讨的是在新的国际形势下, 根据国内发展实际,制定新的中国发展合作战略问题的必要性以及思路问题。第七章和第八章,介绍了国际发展合作体系以及国际发展合作的情况, 分析总结了其对我国发展合作的借鉴意义。第九章提出了新的中国发展合作战略的指导思想、 基本原则以及政策措施。一方面, 我们应当不断地借鉴国际社会 (包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发展合作方面的良好做法和优秀经验,做到开放包容,不故步自封、不夜郎自大; 另一方面, 我们也需要考虑到自身的历史、现实和国情, 将我们自身的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和特色保留下来,不妄自菲薄、不全盘否定,以形成独具中国特色的对外发展合作体系。

报告从法律基础、管理体制、资金投人、参与主体丶 内容领域、评估监测、公关宣传、信息化等角度,建议建立主体多元、层次广泛、多双结合、有给有取、依法运行、执行有力的发展合作体系 在这个大的宏观战略体系下,进而提出应如何发挥 UNDP等多边机构的特殊作用,以配合新的中国多边发展合作战略,实现业务转型。

第三部分是附录,主要是UNDP对华援助30年项目方案和项目清单的整理 具体典型案例,巳经穿插在第一部分,此部分主要是作为资料存档。本报告是集体努力的结果。 姚申洪主任、赵永利主任助理提出了报告的总体设想,具体文字编写工作由李锟先、李荣林和林备战同志承担 其中第四章由林备战、李锟先同志整理,第五章及第七章第一节、第八章第三节由李荣林教授整理,其余大部分章节由李锟先同志撰写和整理。 本报告在姚申洪主任“三个阶段” 思路的基础上,经历了几次大的调整和修改,最后由姚申洪主任和李荣林教授审定。

赵永利主任助理在报告编撰的协调、组织方面,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南南合作处承担了大的具体工作,张玮和王伟两位副处长组织中国南南合作网会员单位及亚欧大陆桥办公室为本报告第四、第五章的编写提供了详细的案例素材, 宋博、蔡芸等同志在日常工作中提供了大量协助。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全部评论/我的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相关新闻
  • 成员单位——重庆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简介
  • 成员单位——武汉市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简介
  • 国务院新闻办发表《新时代的中非合作》白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