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金融时报 记者: 陶冶 2008年12月17日,专访智利驻华使馆商务参赞马里奥•阿尔塔萨)
中智进出口商品结构具有很强的互补性。目前智利对华出口多为资源密集型产品,中国对智利出口则以劳动密集型商品为主,今年前9个月中智直接贸易额已超过130亿美元,预计两国全年贸易额将超越去年,突破150亿美元。目前中智FTA的货物贸易协定实施良好,有关服务贸易的协定也即将生效,双方合作的新着眼点已经转向加强相互投资上。
12月13日夜幕初降,北京798艺术中心的空气中酒香氤氲,一场融合智利红酒、音乐与诗歌的文化盛宴刚刚拉开序幕。作为中智合作的重点项目之一,智利红酒在华如火如荼的推广让人们看到,在全球经济冬意凛冽的今天,两国经贸合作正渐入佳境。智利驻华使馆商务参赞马里奥•阿尔塔萨在接受本报记者独家专访时表示,眼下的金融危机给每个国家都提出了挑战,但同时也给中智合作带来了新的机遇。
一、双边货物贸易成绩显著。
自1970年中智建交以来,两国30多年的相识相知见证了中国改革开放所取得的卓越成就,也为双边经贸关系打下了友好、互信、合作的基础。
2005年3月开始在华工作的马里奥更是亲眼目睹并推动了双方合作的跨越式进步。当年11月,中智双方签署自由贸易协定(FTA),智利成为首个以一国身份与中国签署FTA的国家;次年10月,中智FTA正式启动;2007年,中国超越美国,成为智利第一大出口贸易合作伙伴,而智利同时也成为中国在南美仅次于巴西的第二大出口市场。
据马里奥介绍,中智进出口商品结构具有很强的互补性。目前智利对华出口多为资源密集型产品,如铜、铁矿石等矿产资源性产品,此外林木、谷物、苹果、葡萄酒、鲑鱼等农林渔业产品近年也出口激增;中国对智利出口则以劳动密集型商品为主,如轻纺、工艺等消费类产品。数据显示,今年前9个月中智直接贸易额已超过130亿美元,预计两国全年贸易额将超越去年,突破150亿美元。但是,马里奥并不满足于这种资源与消费类货物的贸易增长,他认为两国的经贸合作方式需要升级,“智利应该对华出口更多高附加值的商品,同时也希望从中国进口更多优质、高技术含量的商品”。
在被问及如何看待金融危机可能带来的贸易保护主义风险时,马里奥表示,在上月召开的APEC峰会上,各国领导人已经表明了保证市场公开、透明的决心,实施贸易保护主义无异于饮鸩止渴。他说:“应对危机的道路只有一条,那就是为企业提供更多的机会。关闭市场只会伤及未来。”
二、加大投资力促合作升级。
马里奥告诉记者,目前中智FTA的货物贸易协定实施良好,有关服务贸易的协定也即将生效,双方合作的新着眼点已经转向加强相互投资上。
过去一年中,智利最大的铁矿公司Molynet在华斥资6000万美元建立了钼加工厂,全球领先的化工矿业公司SQM在华成立了合资公司,智利最大的铜矿公司即其国内最大的上市公司Codelco也已进入中国开拓新业务并寻求收购结盟。
马里奥表示,智利政府非常欢迎中国企业到智投资,智利愿意成为中国企业走向拉美其他国家的平台。他坦言:“如果不把智利看作是拉美地区的一部分,那么智利对中国而言就什么也算不上。”与此同时,中国也将帮助智利企业开启走向亚洲其他国家的大门。
在加强相互投资方面,马里奥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许多国家在吸引投资时都停留在国与国的层面上,我们认为发展中国家在合作时应更注重草根阶层,加强省市级别的优势互补。”基于这种理念,目前已有来自智利的18个省级城市参与到中智“姐妹城市”项目中来。以青岛和蒙特港这对姐妹城市为例,前者是中国主要的海产品加工基地,后者是智利主要的海产品养殖和出口基地,双方在海产品加工养殖方面能够互补短长,实现双赢。
三、发挥互补优势变“危机”为“机遇”。
在国家层面上,中智合作也存在着明显的互补优势。在金融危机拖累全球经济的大背景下,尽管两国得益于财政充盈和政策得当而至今保持着稳健、快速的经济增长,但如何通过调整自身来适应新环境也是双方共同面对的问题。
马里奥认为,在外部环境动荡的背景下,中国未来经济增长关键要看两方面因素,一是内需,二是农村地区的发展。有关后者,中国已经制定了旨在提高农村地区生活水平的种种计划,而智利恰恰在这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以产自智利农庄的葡萄酒为例,据马里奥介绍,10年前智利葡萄酒出口额不足千万美元,如今这个数字已经突破10亿美元。目前智利仅对华出口的葡萄酒就多达80个品牌,而在30年前智利全国都找不到这么多品牌。据悉,智利已在中国天津建立了一个占地20公顷的葡萄酒试验园,不仅果树种子来自智利本土,在栽培技术和酿酒方法上也严格复制智利工艺。“我们希望能与中国分享我们在发展农村经济方面的技术和经验,帮助中国农民尽快融入到全球经济中来。”马里奥说。
与此同时,智利十分看重中国在能源发展、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技术优势。得益于前几年铁矿石价格持续走升,智利积累了可观的国民财富,这是其得以从容应对当前危机的重要原因,也使其有能力在危机中间通过发展能源、环境、基建项目来刺激经济。智利希望中国能够加大在上述领域的技术转让和直接投资。马里奥说:“我坚信中国在未来发展中国家中的作用与其技术转让的能力密不可分,在解决金融危机所带来的结构性问题方面,中国将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四、中拉金融合作逐渐铺开。
经济合作的顺利推进使得双方顺理成章地开始了在金融领域的合作拓展。今年10月,中国正式加入美洲开发银行(IDB),成为该行的第48个成员。这一事件被该行行长莫雷诺称为是“历史性的决定”,马里奥在谈到这个话题时也格外兴奋。“中国是智利最好的合作伙伴。作为一个值得信赖的投资者,中国加入IDB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再好不过的消息。”他说。
在与中国的金融合作上,智利走在了其他拉美国家的前面。目前,智利银行是拉美地区唯一进入中国的银行。据马里奥介绍,该行已与中国国家开发银行建立了专门的融资机制,为两国新兴企业提供信用额度,并努力为两国企业界的合作“牵线搭桥”。此外,中国银行(3.17,-0.03,-0.94%,吧)已于今年10月获准在巴西开设分行,成为第一家进入南美洲的中资银行。马里奥表示,希望更多中资金融机构能够早日进驻智利,为推动发展中国家间的互利合作发挥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