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和稳定是各国专心致力于经济发展的必要保证,也是发展中国家深化南南合作的必要条件,不少发展中国家独立以来一直受这个问题的困扰。冷战结束后,发展中国家仍面临严峻的和平与安全问题。据统计,90年代头7年,世界各地共发生地区性冲突193起(年均28起),超过冷战40多年地区冲突190起的总和,发生在发展中国家的冲突占其中的绝大多数。据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统计,2000年世界共发生25起较大规模的冲突,除车臣外,其余24起都发生在发展中国家,其中非洲9起、拉美2起,亚洲9起,中东4起。
由于国家的“脆弱性”,不少发展中国家进入21世纪后,社会失控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政府权威低下,经济、政治和社会秩序也很不稳定,经济全球化带来的社会问题成为动乱根源。不仅索马里、阿富汗、刚果(金)等经济不发达国家冲突频仍,一些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也面临严峻社会危机,印度尼西亚、菲律宾、阿根廷等国曾出现社会动荡就是明显的例证。在哥伦比亚,国内最大的两支游击队不仅拥有强大的反政府武装力量,甚至一度控制了全国40%的国土面积。刚果(金)东部大批领土也在反对派和邻国武装力量的控制之下。
动荡和冲突影响了南南合作的开展。在南亚,由于印度和巴基斯坦的争端,南亚地区经济合作裹足不前。在非洲,冲突和混乱不仅延误了非洲的经济发展,迫使非洲国家花费很多时间处理大陆内部的冲突,而且也影响了非洲地区及次地区一体化的深入。刚果(金)冲突不仅使一些非洲国家陷入“第一次非洲大战”,而且也影响了南部非洲共同体各国的团结。埃塞俄比亚和厄立特里亚的冲突使非洲之角的一体化进程处于停滞状态。在中东,巴以冲突加剧了该地区军备竞赛,大量宝贵的资金用于购买武器,中东不仅是世界军事采购额最大的地区,也是世界上地区经济一体化步子迈得最小的地区之一。